上海某厂生产的一种低档收录机价值300—500元一台,明显看出是面向贫困地区或一般农村消费者的,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除了包装箱外有中文标示外,收录机里里外外没有一个中文字,放在包装箱里的唯一有中文的那份“说明书”,却是一张特别普通的白纸,上面印有该收录机电路图。这种地地道道的“国产货”本应该有清晰的中文使用标示,不知什么原因,厂家要在消费者面前卖弄学问,从而违反国家关于国产货必须要有中文使用标示的有关规定。
然而,是否印制清楚保修说明书真的具有“清晰度”呢?在北京海淀中关村一家电脑打印机专营商场,出售一种便宜但还有名气的进口打印机,无论包装箱还是说明书,都有清清楚楚的中文标示,那精美的包装箱和保修说明书,可以让顾客完全相信外国厂家在为顾客着想,从法律上讲厂家也没有违反“进口商品必须要有中文标示”的有关规定。
一位电脑专家向记者透露这种“保修”说明书其中的奥秘:这种打印机买起来便宜而修起来贵,保修几年“不假”,但一、二、三、四项“不在保修范围内”,其实就表示:如果这种打印机坏了就干脆扔掉。这位专家说,不在保修范围内的部件最容易坏,而且还是主要部件,保修“只管”免费“装”新部件(修理),损坏的部件得顾客自己出钱买,而其中不在保修范围内的部件价格,几乎接近买半台新的同牌同功能打印机,这位专家分析顾客消费心理时说,在购买打印机时,顾客几乎大都没有想过损坏部件的购买价格贵得惊人,当用户发现这种问题之后,再看看那客客气气而又罗罗嗦嗦的保修说明书,自然会惊叹外国人会作生意。
本来就应该使人看后明明白白的说明书,在一些公司的“精心策划”下却反而变得使人糊涂。有些通讯公司在开业时送给顾客的厚厚服务簿,清楚写着“全国联网”,顾客耐心等了很久很久,才能在北京三环外使用手机或BP机,原因是刚开业不久的通讯公司根本就没有在北京郊区设站,也来不及全国联网,向用户许诺的很多服务项目当然就不能兑现。像上述列举的上海某厂生产的肯定不能出口的低档收录机,厂家在机器上不注明中文“开”而用英文“play”,不难看出厂家是想在低层次消费者面前显示该收录机的“高档次”;外国人在价值1000元左右一台的打印机说明书上,说了许多,就是不说某某部件容易损坏。
现在,有不少消费者对产品说明书中的种种“猫腻”已经表示出不满情绪。中国消费者协会最近对21个城市的消费者进行了一次“三包调查”,结果显示,有52.93%的消费者认为耐用品的说明书中的“三包”规定很不明确。在这些对产品说明书表示不满的消费者中,有25.55%的消费者是高中文化层次,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的消费者占所调查人数的21.7%。非常明显,消费者对产品说明书的重视意识已经大大提高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处徐炽主任说,产品说明书写得不明确,只有相当少的部分切实属于纯文字问题,大部分写得不明确或写上一大堆文字却故意回避“重点”、“要点”,都是厂家“故意”所为。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做?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责任。徐炽说,有些非常笼统的说法,像什么“服务一流”、“服务周到”、“服务上乘”等说明,待消费者找厂家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要求进行服务时,“一流”、“周到”、“上乘”的许诺却无影无踪,其实质是在欺骗消费者。
鉴于产品说明书不能满足消费者要求这样一个事实,质量研究和消费指导专家刘建军提醒厂家,在注重产品技术、设计等方面的同时,要在产品说明书及其许诺的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。名牌产品也不能忽视能让顾客看得明白的使用说明,用心替消费者使用着想,不要以为“自己懂”就猜想消费者“当然懂”。同时,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产品时,除了注意价格、品名和产品质量外,还要注意产品说明书是否清晰明白,是否有潜在的“陷阱”。